查看原文
其他

党益民《阿宫》修订版面世

2017-04-14 富平人 富平人

 提示:关注"富平人"↑ 加入富平人大家庭!


       党益民的长篇小说《阿宫》自2011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来,持续受到文坛关注和读者追捧。2013年台湾版出版后,又在港台地区引起很大反响。据悉,英文版正在筹备翻译之中。近日,《阿宫》修订版隆重推出,已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当当网也有销售。


《阿宫》修订版封面


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如何评价党益民《阿宫》?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党益民笔力是宽博的,文字是深刻质朴的,内容是有思考有关照的。在看似平常的叙述中,散发着一种震撼人心的东西。他的深沉与内敛,使我看到了别一种生活,品味到了别一种滋味。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党益民是陕西在外作家中的优秀代表,近年来佳作不断,一部比一部瓷实有力。《阿宫》不仅蕴涵着关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其艺术上的探索也让人耳目一新。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 烨:在这样一个人文戏曲的历史勾陈中,并没有囿于“阿宫”本身,更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以戏写人,以人带戏,作品折射出两千年社会生活的赓续与演变,以及民间艺人在不同时期的命运遭际,表现出作者写作上的新的潜力与多种可能。


著名评论家贺绍俊:《阿宫》对不同时期阿宫艺人的艺术追求与命运遭际作了一个生动传神的文学诠释。这部由绵延千年的民间音乐演绎,我们不妨把它当成一首可与《阿房宫赋》比美的颂诗来读。


著名评论家李炳银:这部小说题材独特,无疑是党益民又一次成功的创作探索。作品结构新颖别致,故事野性奇绝,笔墨干净朴拙,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与艺术感染力。


著名评论家何西来:千秋艺人们的人生境况,被党益民演绎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品带给人的那种迷人的新奇感和吸引力,再一次证明了党益民是国内一位实力派作家。


著名评论家仵埂:《阿宫》每个章节都非常好看,都有意想不到的节外生枝与妙笔生花之处。奇特跌宕的故事和颇具传奇性的人物,构成了小说叙事的底色。党益民笔下的女子,个个敢爱敢恨,义薄云天,大胆狂野,敢于撕裂挑战现实处境,给人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


青年评论家、文学教授李险峰:小说揭示了艺人生命悲剧产生的根源,即情欲与伦理的激烈冲突,凸显了人性的光芒和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作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保持了情感的中立,从不作价值判断和情感宣泄,遵循了现代小说的创作圭臬,但读完故事又分明能感受到他对笔下人物悲惨遭际和悲剧命运的同情、怜悯与叹息,他的情感不是溢于言表,而是暗含于文字的背后,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渗溢着温润绵厚的悲悯情怀。


青年评论家、文学教授魏春春:《阿宫》通过生命的勃发与毁灭,诗意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拓展了传统的乡土叙事模式,呈现出一种哀婉、凄怨、纡徐而略带惆怅的审美情态,具有直抵灵魂深处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小说的乡土叙事走出了乡土,而又回归了更大的乡土——人的精神诉求。《阿宫》乡土世界是立体的,多元的,充满着不确定性,而惟其如此,更显示出作品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阿宫》台湾版封面


《阿宫》后记

党益民

 

       我的家乡富平(频阳)是关中名邑,建县2400余年,富饶膏腴,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有秦国大将王翦、王贲父子,关学鸿儒李因笃,吏部尚书孙丕扬,一代“诤臣”杨爵;近代有爱国将领胡景翼,当代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习近平父子。


  富平独有的戏曲阿宫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羽火烧阿房宫后,逃亡的宫女将宫廷歌舞带到了民间,历经两千年传承不断,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阿宫腔。我从小就爱听阿宫腔。离家三十五年,先青海,再西藏,后四川,又北京,又新疆,现在又到了东北,真可谓“东奔西走风为马,南征北战笔作枪”。但是不管我走到哪里,那“咿咿呀呀”婉转动听的阿宫腔,都时常萦绕在耳际。那是乡音,更是乡愁。所以,在我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之后,一直想为家乡的阿宫腔写一部书。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阿宫》与我以前的作品很不一样,书中哪个人物都不是主角,因为没有哪个人能活两千年,也没有哪个独立的故事可以演绎两千年。所以,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不是某一个人物,而是这种奇异的腔调——阿宫腔。这部书的各章节相对独立,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但章与章之间的人物相互牵连,故事藕断丝连;单章可以当做短篇来读,把这些短篇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部长篇。就跟缝“百家衣”一样,一些看似零碎的布片,用针线细密地缝缀起来,就变成了一件完整的衣裳。这部书看似在写两千年来阿宫腔民间艺人的人生境况,但却并不囿于阿宫腔,而是将阿宫腔作为一个载体,一个框子,里面装入了关中千年历史演进中小人物的悲欢沉浮,以及关中渭北的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故事里散落着秦汉文明的碎片。《北京文学》以短篇小说的形式,曾经发表过《桃花刀》《墨面客》《硬弦》等章节;《中国作家》也以“阿宫五章”为题,刊发过其中5个篇章。


       这部书2011年在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后,2013年在台湾出版竖排繁体版。近几年,我对书中一些地方又进行了修订,并新增了一章《硬弦》。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部小说,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阿宫腔的科普读物。写这类小说,在基本史实上有所取舍,自然也有所虚构与创造。比如,阿宫腔1958年才搬上舞台,但是为了丰富故事情节,我提前了这个时间。再比如,阿宫腔上个世纪中期才有女演员,之前的戏班旦角青衣全由男演员扮演,但为了小说的可读性,我在历史演进中虚构了许多女艺人。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有些有原型,有些没有,有些是几个人物的组合,虚虚实实,亦真亦假,所以敬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说白了,阿宫腔在这部小说里只是一把老酵头,我想蒸的其实是关中历史“浮世绘”的这锅喧腾的馒头。


       我是职业军人,是部队一线带兵人,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是我灵魂栖息的一种方式。工作之余,读书写作,有时也写字画画。我画画跟写作一样,都是业余水准。《阿宫》修订版里有我自绘的8幅插图。第一版里原来有“阿宫九美图”,是五六年前画的,现在回头去看有点脸红。责编申亚妮女士说,修订版也想插入我的画,我便画了一组戏曲人物。或许过几年再看修订版里的插图,我又会觉得脸红。但也没什么,说明咱进步了嘛。


       我每次回家探亲,只要有机会,就会去听听独特悦耳的阿宫腔,或找一些阿宫腔艺术家们喝茶聊天,受益匪浅。国家一级编剧曾长安先生,长期致力于阿宫腔的创作与研究,先后创作了《兵撤十八湾》《两家亲》《三姑娘》等优秀戏剧作品,为阿宫腔艺术的传承做出很大贡献,也对本书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著名阿宫腔音乐家惠存孝老人,是县剧团头把“硬弦”(二弦)。他8岁因高烧失明,9岁进入民间戏班,对阿宫腔音乐独具慧根,终生致力于阿宫腔音乐研究与创作,2006年入选国家级“阿宫腔非遗传承人”,为阿宫腔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书中新增的《硬弦》一章,写的是他,又不全是他,主要是写惠老那种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硬弦”精神,而并非真实的惠老。惠老只是里面的一个文化符号,小说里只有一点“影影子”,除了都是拉硬弦的盲人,其他跟惠老的经历迥然不同,基本都是艺术创造。惠老的爱徒杨丁旺先生是我的好友,与我同岁,前年春节,我与他以及他的妻子刘筱萍女士一起去看望过惠老。前不久,杨丁旺完成出版了《阿宫腔音乐大全》,圆了他和恩师多年的一个梦想。去年清明节后的第二天,杨丁旺突然打来电话,说92岁的惠老去世了,我心里好一阵难过。但我人在军旅,身不由己,没能回富平给老人送行,只能委托杨丁旺夫妻代我给惠送了花圈。拉“硬弦”的惠老走了,可小说《硬弦》还在。


       此外,阿宫腔剧团杨建州团长,潘桃清、魏建文等老艺术家们,为我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和宝贵资料;惠老的儿子惠新定先生也给予了许多帮助;富平委县县政府、宣传部、文化局领导和富平新华书店王爱宁经理,也给予很大支持;太白文艺出版社党靖社长、副总编韩霁虹女士、第一版责编党晓绒女士、修订版责编申亚妮女士,为本书的面世做了大量编辑勘校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党益民


      

        陕西富平人,诉讼法学研究生,武警大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六所高校客座教授。出版长篇小说《喧嚣荒塬》《一路格桑花》《石羊里的西夏》《阿宫》《父亲的雪山,母亲的河》《根据地》《雪祭》、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守望天山》等10余部文学著作。《一路格桑花》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守望天山》改编成电影和歌剧。作品曾获全军一等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四川省“巴金文学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国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可点下面的菜单

也可发邮箱:chinafuping@qq.com

《富平人网》发帖登录网址

fupingren.vip

www.fupingren.cc

即可


小编推介好文:

富平娃的心声:西铜高铁西铜高铁你什么时候来

美丽富平我的家

还记得富平那些年在农村烧火做饭的日子吗?

头条/国家刚刚批复!富平这8类人要过上好日子了!

我为家乡留古镇代言,寻春踏青赏桃花

富平娃,那些年的语文课本插图,总有一张让你热泪盈眶

富平太上皇陵为啥是凹的

富平,我真的不想你

机器灵砍菜刀 ,80、90的童年回忆 ,听着听着就哭了

民间传说:亭子?古槐?镜波园


加入富平人

一起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300000+人已关注,你还没准备好么?

写评论 ,展示独特的自己!

一起讲述富平人的故事!投稿请点富平人公众号菜单发帖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